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不算重要,但相当有前途。因为翰林待诏能够跟随皇帝出席各种重要场合,有很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如果顺利的话,得到赏识的翰林待诏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翰林供奉,进入学士院深造,接下来就可能做专门执掌起草制诏书敕的翰林学士,进而是相当于皇帝机要秘书的翰林承旨,逐步切入国家的中枢机关。这对于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又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的李白来说,简直就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条入仕之路。
李白应该很清楚这一点,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录李白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但他给李隆基留下了深刻且不错的印象。天宝二年(743)初春的那次宫内宴游中,李隆基在谱好一支新曲子后,想到的第一个填词人就是李白。
于是李隆基在现场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李白何在?”
听到这句问话,负责组织宴游的官员有点蒙。因为按照要求,翰林待诏需要十二个时辰待诏的,可李白在这要命的时刻不知所终了。
没办法,负责人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回禀陛下,他此刻未在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