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譬如格竹子,你要在心上正念:竹子所具备的特质就是人的某些美好的品质,如果你把竹子格成很恶心的理,那并不证明竹子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朱熹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根本不同正在这里:朱熹说,竹子身上有理;王阳明说,竹子身上的理都是人心所发,竹子本身没有理。
这种差别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朱熹始终崇奉外在权威,认为理在孔子、皇帝、社区活了一百岁的老头儿那里,总之,各种各样的外物都有它自己的理在。王阳明却不承认这些,他觉得只有被我们认可的理才是理,而当我们认可了别人的理时,说明我们心中也有这样的理。理不在心外,而在心内。
195 好善厌恶是善恶唯一的评判标准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
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
译文
别人夸我善良我就欣喜,说我凶恶我就愤怒,由此可见凶恶不是美好的名声,应该立志做善良的人;我见到别人淳厚谨慎就会喜欢他,见到别人心浮气躁就会厌恶他,由此可见心浮气躁不是好人该有的特质,必须做淳厚谨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