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焦急又喜悦的等待中,十九岁的阿作终于在南坪社区的新居里,接到了绵阳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阿作也许就会像往年一样,守在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割荞麦、挖土豆、放牛羊,在单调和重复中度过这个夏天。甚至,早早嫁人、生子,为一家人的口粮发愁,为父母的药费发愁,为儿女的婚事发愁,重复母亲的故事,重走祖祖辈辈的路,锁在深山里终老一生。
可是,这一天开始,她的命运被改写了。
初夏的一天,阿作一家从昭觉县宜牧地乡搬到了位于县城城郊的集中安置点南坪社区。她的“新邻居”,是来自周边深度贫困地区近三十个乡镇的近五千名彝族居民。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昭觉县共有五个。
新居有三室两厅,一百多平方米,南北通透,光线充足。站在宽敞的阳台上,阿作就能看到楼下的一小块社区健身场。像洛古阿呷一样,阿作也是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房间。浅色书桌上,几本小说摞在一起,风儿吹过,书签绒穗轻轻舞动。
看着爱读书的孙女,阿作奶奶的思绪不禁回到了旧时光。从祖辈时困在山窝窝里穷得叮当响,到如今住上新楼房,老人家把家族变迁一一讲给阿作听:“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瓦吉瓦’,你要把老故事记下来,留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