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各种宗教的竞相传播
隋唐五代时期,在文化上实行了兼容并包的政策,各种宗教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原有的佛、道二教发展繁荣,形成了众多宗派,教义哲理都有重大创造和飞跃,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随着与西亚、中亚和西域各国的频繁交往,许多外来新宗教,如祆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也纷纷传入内地,得以发展。同时,传统的民间淫祠巫鬼祭祀之风继续盛行。这样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各种宗教迷信思想竞相传播,异彩纷呈,促进了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互相融合。
第一节 佛教的兴旺
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后,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时期,进入了全盛期,形成若干中国式的佛教宗派,出现了一大批高僧大德,求法、译经和传教活动空前活跃。以致多年以来,许多学者在论述中国学术的发展阶段时,都习惯上把隋唐佛学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相标举。
一、狂热的崇佛与灭佛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总是与政治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宗教只有依附于统治阶级、并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与支持下,才能得到发展和传播。晋僧道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1]佛教在隋唐五代时期的兴盛与衰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隋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局面的再现,佛教也结束了南北异趣的状态而走向统一,并在隋王朝的大力扶植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