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成濑的调度意识过于单调,角色不管何种性格和情绪,演员永远都是从场外走进桌边或榻榻米上,在限制位置坐下围成一圈说话,或肩并肩走着直到台词说完两人分开,摄影机处于正前方让演员像话剧一样表现没有丰富肢体语言. 镜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由于行走空间的狭小,室外坏境用邻居窗口洗漱的女人交代,内外景的联接方式就是让敲诈的男人在楼下大喊一声. 唯一例外是窗外景的闪电那场戏,女儿侧身转头被阴影遮住表情,镜头对切至母亲问是不是要下雨,表达女儿对艺伎职业的厌恶和同情. 艺伎之家并无血缘关系却像家庭成员一样朝夕相处,风雨同舟又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女儿的视点游离又审视着这个家庭,希望学习缝纫逃离传承母亲的职业,家庭最终解体各奔东西象征母亲的社交能力被罢免,结尾小艺伎出道前来探望,大该是悲观的成濑罕见流露出的希望. 故事背景发生在1951年,但因为拍摄时间和对阶级斗争的浓墨重彩,以及故事文本的极端化,无可置疑地被列为“文革电影”. 文革电影其实是个好东西,放到现在都是禁片,因为它树立了两头的正确,贫下中农是正确的,毛主席是正确的,中间的当权者多半是反派的,和三明治一样,形成一个奇怪的固化逻辑结构. 电影里的金光大道是什么,当然就是“组织起来”,在农村,就是互助合作,一步步发展,直至人民公社. 包产到户不仅是经济错误,更是政治错误,是阶级敌人的阴谋. 如果完全按照电影里的语言设计,其实这个逻辑是走得通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单干总有掉队的,贫富分化也就必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