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用这一典故说明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的习性。
·敬而远之·
典出《论语·雍也》。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秦秋末期,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一种含意极广的道德规范——仁。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其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说:“致力于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算仁,孔子说:“仁者先做艰苦努力,而后获得结果,便可以说是仁了。”
后人从“敬鬼神而远之”一语中引申出“敬而远之”,指既不得罪,也不接近。
·开诚布公·
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曹丕代汉以后,他支持刘备称帝,自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之子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诸葛亮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为当时和后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