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才是几岁的孩童,就敢骑马闯宫,鞭打羽林军金吾大将军(很牛的官),为此还得到过武则天的夸奖(虽然最后还是挨了父亲一顿胖揍)。
但此时李隆基仅仅是个临淄郡王,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哪里能有什么翻天的手段。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韦氏并没有太在意“李三郎在哪,在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她只是在忙着安插亲信担任朝中要职,并且为立李重茂为皇帝做着准备。
当一切准备就绪,韦氏与宗楚客才把中宗已经驾崩的消息公布天下,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了中宗皇帝的“遗诏”。
神龙六年四月,李显兄的灵柩被从神龙殿移到太极殿,韦氏召集百官向天下发丧,同时,韦后临朝摄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唐隆(名字起得很有寓意,日后应验)。
为了安抚李旦,还给了他一个太尉的头衔,意思就是让他放聪明点,老老实实享清福,别领着那些大臣们闹事。
这一点,李旦似乎也明白。所以在那些日子里,他连个屁都不敢放,任由那些大臣们在那儿指着韦后摄政时坐的位置大骂不绝,他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平日里该怎么上朝还怎么上朝,该怎么下朝怎么下朝。既不挑事,也不乱发议论。
因为他明白,一切都是徒劳的,军队在韦后手里。
聪明的政治家是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的,李旦既然“识相”了那么多次,怎么就不能再识相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