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德诺夫斯基等:《苏联德育心理研究》,陈会昌译,太原,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82。
(二)德育理论的新探索
这一时期,由于德育原理课程的开设,一些学者开始对德育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1.对德育概念的反思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两年的拨乱反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政策。1977—1987年,我们基本上回到了从前的观点,认为德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1979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必须从新时期的总任务出发,对中小学生集中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并结合进行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同时,这一时期我国还加强了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研究和编写。这一时期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列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对德育本质的探讨
最早对德育本质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是李道仁先生。他认为,探讨德育本质,必须首先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揭示德育本质,掌握德育规律。这是我们探讨德育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德育自身的特殊矛盾是什么?这要从德育过程出发具体分析。德育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思想言行规范和受教育者。李道仁同时认为,德育的本质,即德育过程的特殊的矛盾运动,是教育者、思想言行规范、受教育者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教育者将社会提出的思想言行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矛盾运动过程,只要德育过程存在,这个矛盾运动始终存在。①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德育本质“转化说”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