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非概念逻辑
“意象思维”具有类比推理的特征,因此葛瑞汉等学者也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关联思维,其特点是在万事万物的动态联系中认识世界,体现一种主客交融,物我互赠的倾向。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擅长区别分类的理性逻辑,其将主体与认识对象对立,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以限定与规定,在概念层面上开展思维运动。如果把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称为理性思维,“意象思维”可以称为非理性思维。
王树人在《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中认为《庄子》是“象思维”的产物,并非理性的逻辑下概念思维的产物,所以他提出阅读和理解《庄子》的方法是“悬置”概念思维,以悟性去把握庄子的意蕴。他的观点对于解读中国经典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说:
老、庄、禅的语言文字使用,显然主要不是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使用,而主要是作为诗艺性语言文字来使用的。对于庄子来说,主要是“文以筑象”和“象以筑境”,最终以情景之象来尽其意。无论鲲与鹏,也无论神人、圣人、至人、真人,以及朝菌、斥、彭祖、山木、秋水、无何有之乡等等,所有这些天地人间之象、联想创造之象、虚幻之象,可以说,其表达都是“象以筑境”、“境以蓄意”和“境以扬神”。不难理解,正是这里所说的“象”、“境”、“意”、“神”,才是真正进入《庄子》文本和领会其本真意蕴的思想通道。显然,这个通道,不是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通道,而只能是悟性的“象思维”的通道。这个悟性的“象思维”通道,不是从定义的概念出发,而只能是从体悟“象”与“境”出发。这是解庄也包括解易、老、禅等中国古代经典,必须注意的一个根本问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