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们通过“跑龙套”这一过程,不仅熟练了基本功,还增强了表演技能。当新人们将这些杂技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之后,他们开始饰演锣、伞、报之类的带有少量台词的角色。随着艺龄及演技的增长,他们才有可能成为配角,甚至是主角。
如今,人们已经很少严格划分“跑龙套”和正式演员之间的区别了。在拍戏人手不够时,很多演员都会临时客串一下“跑龙套”的。这个角色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却起着不可忽视的烘托作用。
什么样的板凳才叫“冷板凳”,这句话是从梨园行来的吗?
生活中,人们常称那些不被重视的人为坐冷板凳。那么,这个“冷板凳”究竟是种什么凳子?为什么人一坐上去就要受冷落呢?
“冷板凳”一词源于梨园行。在戏曲行当里,有演戏的,还有伴奏的。通常演员在台上演,伴奏者坐在下场门侧,被幕布遮掩着,观众基本上看不到敲锣打鼓的人。整个戏曲跌宕起伏,除了靠演员的唱念做打之外,锣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烘托渲染作用。如果场上只有演员清唱,显然气氛不够热闹。因而,人们以锣鼓班坐的长条板凳来指代敲锣鼓的人缺场,将冷场的清唱称之为“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