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即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寿彝先生经过多年思考,提出了以地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阶层的变化为主,参考农民身份的变化,地租与国税关系的变化,农民起义纲领口号的变化,中外关系上主动、被动倾向的变化,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作为综合的分期标准,把中国封建社会划分为成长、发展、继续发展和衰老四个时期,在每个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层则是世家地主、门阀地主、品官地主和官绅地主。[13]这个论点的提出,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推进了人们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这些研究所得,都是白寿彝先生认真学习和研究唯物史观,紧密结合中国历史上和当前历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经过深入的思考而提出的创见。
此外,在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一卷(即导论卷)中,关于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之关系,尤其是关于中国地理条件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影响的论述,关于国家职能问题的全面论述,关于中国文明之所以连续发展而未曾中断的特点及其原因的论述,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认识。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是白寿彝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反复探讨,把唯物史观同中国历史发展相结合而提出来的,其中有些认识同样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思考才能够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