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每句话都能够调动人们的感官,在外打拼的艰辛、无法陪伴父母的愧疚,在脑海中被自觉勾勒出来,仿佛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解析:
广告中的主人公就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春节时,在百忙中回家是一个千年不变的老梗,但真实地吐露出每一个在外游子的心声。文案通过“门”让爱真正回家,传递了华为的品牌温度,而不再是我们看到的冷冰冰的科技产品。
一个源自真实故事的文案,朴实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场景,从而使用户产生代入感。
比如,有网友讲了自己北漂租房的故事:“退租时被房东以各种理由克扣押金,当时自己失业,我和男朋友计算好退的押金是下个月的饭费。我靠在门上,各种撒泼耍赖,不退押金就不让房东离开,最后还是男朋友抱着我,让房东走了。出来后,两个人坐在马路上抱头痛哭。”网友说:“他心疼我,我心疼钱。”
这样的小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很多北漂过的人看后大概都会湿了眼眶。
为什么真实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理学家荣格是这样形容“原型”的:“它是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记或记忆痕迹,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每一个原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有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快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