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到汉代流行的黄老之学,逐渐衍生成与刑名法术结合的道德学术家、与阴阳五行结合的阴阳数术家和与养生之术结合的神仙方技家三大流派。讲君王南面之术的道德说淡出政坛后,阴阳数术家和神仙方技家在社会上却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黄帝和老子都越来越被神化、仙化。奉黄老以求长生、求成仙的风气遍及朝野,体现出浓郁的宗教气息。道教形成宗教体系,崇奉黄帝、老子,推他们为始祖、教主,正是这种社会风气熏陶的结果。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打着老子的旗号,其实它的“道”(即根本教义)与老子、庄子创立的道家学说是不同的。老、庄崇尚自然,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庄子虽讲过神仙之类的寓言,但并不主张求仙。道教以修道成仙思想为核心,鼓吹世上有神仙存在,相信人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与神仙方术学说有更直接的联系。卿希泰先生认为战国以来神仙术士们鼓吹的方仙道,是道教孕育产生的前奏。他说:“方仙道是战国至秦汉间方士所鼓吹的成仙之道,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战国末年为宋毋忌、正伯桥、充尚、羡门高等人;秦始皇时有徐福、韩终、侯公、石生、卢生等人;汉武帝时有李少君、谬忌、少翁、栾大、公孙卿等神仙方士。他们宣扬长生成仙的信仰;声称黄帝是长生成仙的榜样而倍加推崇,俨然奉之为祖师;提出了多种修炼成仙的方术。主要是寻仙人和不死之药,以及祠灶祭神等,特别是倡导化丹砂为黄金的炼丹术,是方仙道的突出特点和重大贡献。方仙道所具有的这些信仰神仙、崇奉黄帝、主张服食丹药成仙等特征,表明它是道教孕育过程的重要阶段。”[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