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音读之见重,而四声之说兴焉。《南史·周颙传》云: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陆厥传》云:齐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宫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梁武帝时。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逾往时。案四声之别,不过语音高下、长短之不同。配合得宜,则诵之成响,不则蹇涩不可读,此不过作文字者讲求声调之一端耳。文之如口语书之者,是为散文,骈文则相去较远,诵读之声调,与口语之远近,亦因之而殊。骈文诵之既别有其声,为之自别有其法,于是所谓律体者生焉。